b) 以父母身高中值修正的身高百分位數:采用2009年依據中國兒童大樣本計算的父母身高中值與兒童身高的關系式。兒童的身高有較高的遺傳度。國際著名的生長學家J. M. Tanner認為,不同年齡兒童的身高與父母身高中值的相關系數在0.5左右,對于一定身高百分位數的兒童,如果其父母身高百分位數差異顯著,那么應當得出明顯不同的評價結果,因而以父母身高修正的兒童身高更適于兒科臨床生長評價。Tanner等曾經提出了由父母身高中值(父母身高的平均數)修正的兒童身高百分位數的標準。例如,一名兒童的身高在5th百分位數上,如果其父母身高中值也在5th百分位數,那么該兒童的身高很可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父母身高中值在95th百分位數上,那么可以肯定該兒童的生長發育異常。因為修正的身高百分位數圖表使用了父母身高中值對兒童的身高百分位數進行了修正,所以使用該圖表可以對家族性還是非家族性的矮身高兒童做出評價。具有不同意義的百分位數曲線以不同的顏色標出,通過患兒身高在圖表中的位置初步診斷出兒童的矮身高是家族性還是非家族性,如果處于紅色百分位數線下則可完全肯定為異常矮身高。(參考:
為什么提出以父母身高修正的中國兒童身高百分位數)
a)根據骨齡評價結果進行成年身高預測:成年身高預測采用了國際間普遍應用的B-P(Bayley-Pinneau;需要使用G-P骨齡)方法、TW3(Tanner and Whitehouse et al.;需要使用TW3骨齡)方法和《中華-05》方法,但因中國兒童骨發育與歐美兒童存在顯著的差異,因此,計算出了中華-05骨齡與G-P骨齡和TW3骨齡的相對應關系,以消除不同種族兒童骨發育差異的影響。而《中華-05》方法則使用《中國人手腕骨發育標準-中華05》樣本,參照B-P方法計算了中國兒童各年齡組不同發育類型兒童的成年身高百分數,使用方法與B-P法類似。(參考:
為什么在B-P和TW3成年身高預測方法應用于中國兒童時需要修正)
b) 特定人群的成年身高預測方法:由于遺傳或疾病因素的影響,某些特定人群的身高生長有其特定的規律,因此,對于某些特定疾病兒童,使用相應人群的成年身高預測方法可能更加準確。這些特定人群成年身高預測方法包括:特發性矮身高兒童成年身高預測方法(適用于身高低于-2SD的兒童);Turner(特納)綜合癥兒童成年身高預測方法;發育延遲兒童青春期身高增長量的預測方法;軟骨發育不全病人成年身高預測方法。(參考:
為什么需要使用特定疾病矮身高兒童的成年身高預測方法)
第二性征,尤其是兒童開始發身信號(男孩睪丸體積測量和女孩乳房開始發育),也是許多兒童疾病診斷與治療監測的重要指標,已經在兒科臨床中廣泛應用。采用國際間普遍使用的Tanner et al.的方法評價兒童的第二性征,并加入了評價第二性征的定義與照片圖示,便于使用者評價時參考。根據第二性征等級的評價,確定兒童所處的生長發育期。